经授权转载,点击查看原文
A. 2019年 Mac 性价比排行:
iMac 2019 > Mac mini 2018 > MacBook Air 2018 > Macbook Pro 2018 13寸
1. 没有移动需求: | 直接 iMac 2019 不用想,4K、5K 任选 |
2. 没移动需求,想自己配显示器: | Mac mini 2018(短期性价比没 iMac 高*) |
3. 移动办公: | MacBook air 2018 |
4. 移动办公,性能有需求: | Macbook Pro 2018 13寸 |
- iMac 与 Mac mini 差价 ,换取 4K/5K 屏幕 + 独立显卡 + 秒控键盘和鼠标 ,还是很划算的;
B . 未来预测:
- 2019 夏秋发布会硬件估计没有 iMac 、Mac mini、Air 的份了(这几个刚更新过,应该主要是 Mac Pro 和 MacBook Pro),所以理论上,以上建议可以持续到 2020年新品发布之前。
- iMac 是最香,但体积也大,边框大(chou),预测 MacBook Air 2018 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二手市场真香机,特别是最低配的款(128g ssd);而且,Air 没有 touch bar 这个鸡肋玩意儿;
- 另,MacBook 2017 已经快被苹果抛弃了,被Air 2018 性价比完爆,但不排除未来MacBook 价格更低的可能,最大优点轻,但考虑到屏幕小、CPU稍微羸弱,还可能 被 iPad Pro 越级打击,再香也干不过 Air 2018;
C. Tips:
- 关于 MacBook 重量,不太建议 MacBook pro 15寸,即使是程序员;
- 真的太吉尔重了(Macbook 2017 900多克,Macbook Air 2018 1.25Kg,Macbook Pro 2018 13寸 1.37Kg,Macbook Pro 2018 15寸 1.83Kg,当然了老款15寸 两公斤…)!
- 除非是不想外接显示器 且作为唯一主力,一定要兼顾移动性和性能,且真的需要专业应用,再选 MacBook Pro。退几步说,其实上班生产力都在公 司电脑上吧;
- 最推荐 Air,但官网稍贵,可以看看其他渠道,或者等时间降价;
- 如果不介意与 2018 13寸 Pro 3000 块的差价,那上 13寸 Pro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都 Pro 了,不整个 16g 内存么?
- 关于内存,大部分办公需求用户,8g 真的够用了,升级其实不值得。很多人看到内存占用那么高,就剩 2~3g了,总是担心这机子还能用么?
- 原来我也这样认为,但其实Mac OS 的内存策略 和 Windows 不同,硬件利用率最大化(最值、最具性价比)情况就是你的任务需求刚好靠近内存总容量,同时富足一点余量。
- 8g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就是推荐配置。对于 Pro 本身就贵,不上个16g 总觉得亏,所以预算就这 样噌噌上去了,但 Pro 用户 还是 选个 16g,不然更亏;
- 其他情况,除非使用到专业的、特别吃内存的行业软件,或者没事儿就喜欢多开,哪怕不用我开着就高兴,或者Chrome 一次打开几百个页面, 或者程序员要多开IDE、浏览器、写大型任务等(其实 对于前端 或者 个人小项目, 8g 也能用了,很多互联网抠门公司给开发用的 Pro 就是 8g 内存)
- 关于性能(CPU/显卡):哪怕是专业软件如 Final Cut Pro x,我评估过 MacBook 2017 都能简单处理任务,MacBook Air 2018 就更没问题了,所以购买时顾客总会高估自己的任务场景所需求的性能,这时候卖东西的是最高兴的。仔细评估自己的需求很关键;
- 是轻度办公,还是重度办公(大型excel),还是专业软件需求(图像处理、设计,视频编辑),编写小型程序,编写大型程序,是否作为主力,使用场景等最好都要考虑;
- Air 2018、 Pro 2018 13寸 乃至 MacBook 2017 的都是集成显卡,但这里的集成显卡的性能基本完全满足非游戏的需求,不需要担心集成显卡会支持不了什么任务场景。对于外接 4K 显示器什么的,只要不玩游戏,都不卡;
- 关于SSD 容量,在 CPU、内存、SSD三个因素中,SSD 是最不重要的。
- 因为硬盘不够可以采用外置硬盘,或者云存储,只要不是把 SSD 当作机械仓储硬盘使用(比如存大量高画质电影),一般都不会不够,即使 128g 搭配云存储,也基本能满足需求,因为自己生产的文档才是最重要的,最值得存储的,而自产文档体积基本不会太大;
- 对于专业需求(存储相片、剪辑视频)或者处理的文件特别特别大,建议上 NAS用机械硬盘存储,性能还有要求的那是就很专业的需求了,直接选 512g/1T 存储吧;
- 对于有性能要求的用户(基本款低配无法覆盖使用场景)需要在内存 、 CPU、 SSD 中作出牺牲抉择,参考如下重要性排序:
- 内存 > CPU > SSD;因为除了Mac mini 其他内存都不能升级,CPU决定你的任务场景能否满足;SSD小一点也能用;
- 对于 Mac Mini,拆解升级内存,难度中等,而且貌似不影响保修(因为不太看得出自行拆解过)所以可以选个 8g 内存,如果确实不能满足任务需求,再自行更换更大内存,注意拆解对新手来说也不算简单,拆解弄坏Mac mini 貌似不保修的,没把握的话,还是一步到位配好;另貌似保修好需要原来的内存条;
- 对于 iMac 换 内存,操作较简单,内存可以选最低配8g用着,实在不够,再自行升级内存;
- 对于 iMac 换 SSD,操作不算简单,不推荐这样做,建议定制配置一步到位,因为换SSD拆解会丧失保修,而 iMac 存在屏幕配件,如果正好保修期内出现白斑问题就得不偿失了;
- 由于 iMac、Macbook Pro/Air 等由于都存在屏幕、键盘这些容易出问题的配件,从长远看,能省心地用的最长时间的应该是 Mac Mini,从这个角度看 Mac Mini 性价比最高(缺点就是需要另配显示器、键盘鼠标等,灵活但也较为分散);
D. 原则:
- 尽量买最低配的基本款。因为基本款是最划算、最实用的;
- 留一些性能、参数方面的余量就可以,不要留的太多;
- 比如,本来是Air 就能解决的问题,非要上个 15寸 MacBook Pro 就很任性了;
- 合理评估自身需求,先去实体店亲自上手试用一下,也许能节省不少预算;
- 买完就不要看测评、新品消息了,安心用吧,直到机器不能满足需求;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注:程序员作为生产力工具,挣钱养家,32g 内存、顶配 i9,1T ssd,15寸 Pro 的需求,不在上述讨论范围内。
